近年來,隨著極端天氣的頻繁出現,海綿城市的概念已經不再新鮮,城市“看海”現象凸顯出的城市排水、蓄水問題也已受到老百姓、企業和政府等多方的共同關注。相應試點城市建設方案紛紛出臺,北京也名列其中,成為第二批試點城市之一。
志峰(北京)環境科技集團的董事長邵志元先生及集團環保專家們認為海綿城市建設,一方面是要減少城市內澇問題。傳統粗放型的城市開發建設,破壞了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態和水文特征。河流、湖泊、綠地等生態環境的受損以及地面的不斷硬化,使雨水在短時間內形成徑流、集中快速排放,這往往會造成排水系統的不堪重負,容易發生內澇。
另一方面,則是要提升蓄水、凈水能力,最大限度地促進自然水文循環,提升用水效率,即有效地收集雨水,高效地利用中水回用。這對于北京這一特大型缺水城市而言更是重點。
針對以上情況,北京市規劃國土委此前首次發布首都海綿城市解讀時明確,北京市已經確定了建設海綿城市的總目標——通過增加儲水空間,將雨水留下來;通過改造硬質鋪裝,將雨水滲下去;通過延長回流路徑,將雨水凈化好。將北京建成宜居的、充滿活力的、缺水地區建設海綿城市的典范。同時,依托河湖、綠地這樣重要的海綿體,北京將建成“三環”“五水”“九楔”,成為控制消納雨水的主要存蓄空間。目前,北京已經劃定了通州、延慶為試點區域,通州將結合副中心建設,建設平原“海綿城市”;延慶將結合世園會建設,建設山前“海綿城市”。
在此基礎上,更具體的目標則是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的20%面積實現70%雨水就地消納。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的80%面積實現70%的雨水就地消納。
志峰(北京)環境科技集團的董事長邵志元先生及集團環保專家們認為對于北京海綿城市建設而言,一方面是要嚴格新建區的水控利用標準,另一方面則是再生水,是指污水經適當處理后,達到一定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循環再利用的水。再生水水量大、水質穩定、受季節和氣候影響小,是一種十分寶貴的水資源,志峰集團一直集水處理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工程安裝、污水運營管理和危化處置裝備生產及污染治理技術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實業集團公司。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將城市綠化帶下沉,構建城市再生水管網系統,結合太陽能發電和淋灑裝置,將每天處理排放的部分再生水用于城市道路和綠化帶淋塵,既可以保持綠地植物的葉面清潔,促進城市綠肺的吸塵效率和降塵,還可以有效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